政府主导 协同共治 全力攻坚 舟山市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工作
2020年4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县(区)、功能区和市属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截至8月底,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0人,同比下降20 %;受伤212人,同比下降20.6%,实现伤亡人数指标双下降,有力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一、高标引领,推动组织架构“提档升级”。成立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以市两办下发《2020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高规格组织开展攻坚行动。坚持每月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调度,“月清月结”评估形势、查补短板,提出刚性量化的推进要求,确保攻坚行动推动有力。组建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实体化办公,制订领导干部到现场制、路长制、问责制等规范文件,坚持“日清周报月汇总”机制,以任务清单、督办单、专报通报等形式,督促各地、各部门强势推进。
二、滚动排查,深化道路安全隐患“体系治理”。加强事故分析研判、隐患排查和分类治理,对事故多发路口,做到“应封则封”;对事故多发的穿镇、穿村以及非机动车流量大的路段,做到“应隔尽隔”;对暂未纳入改造的路口按照“五个一”标准加装安全设施。共计投入资金1.2亿元,排查交通安全隐患86处,已完成79处治理,治理率达91.9%。累计施划道路标线2576平方、新增交通标志93块、加装护栏3470米、封闭缺口8处、安装信号灯5处、安装警示桩293处 、减速带136米,为全面消除隐患奠定基础,有力改善道路行车环境。
三、把控风险,深入推进危化品“铁拳整治”。积极探索实施“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的危化品运输防控体系,确保舟山全域涉危车辆“零事故”。在鸭蛋山码头、甬舟高速双桥收费站增设危化品专项执法站,在本岛全域设置18个专项执勤点,24小时值守,压实点线面、全方位、一体化防控机制。同时借鉴新奥能源公司内部智能管控的经验做法推进科技平台升级,扩点扩面地延展科技监管效用,依托执法站查控和积分制机制,实现“精密智控、闭环管理”的目标。对全市涉危33家企业、629辆车、586名驾驶人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整改隐患21处,停运车辆17辆,曝光高风险企业3家、违法突出车辆14辆次。
四、紧盯源头,打造重点车辆管控“舟山样板”。一是实施工程车科技监管。按照“本地化”要求完成了408辆老旧外籍工程车淘汰退市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市级层面工程车“黑匣子”安装举措,完成全市本岛1221辆工程车监管平台搭建并实施第三方后台监管,监管率达100%。尤其是定海区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扎实做好全市试点推进工作,为工程车科技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普陀区严格实施工程车“积分制”管理,对违法违规的工程车一律实施限行停运政策,有力震慑工程车违法行为。二是实施拖拉机运输全面清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出台拖拉机整治方案、运输清退方案等文件,精心组织拖拉机运输清退工作,全面完成对全市822台涉嫌假牌假证的拖拉机的逐辆查扣并拆解,其中定海、岱山两地全力破解拖拉机量大面广的难题,实现假牌假证拖拉机100%整治目标。同时,农业农村部门强力牵头实施本地合法拖拉机清退,完成339辆本岛合法拖拉机全部清退工作,实现了老旧交通运输工具全面退市。三是实施电动自行车强力整治。公安交警部门以守法率为第一标准,实施路面严管整治行动“十二个一律”,查处交通违法行为67万余起。深入推进电动车戴盔行动,城区道路、农村道路戴盔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